时间:2025-08-01来源:ai02门户网
由于这组AI生成的图片太过“火爆”,以防路人误解,推特作为平台方,及时将图片标记上了“AI-generated”(AI生成)。
纵观海内外,近期有不少平台及时跟进针对AI内容的监管,发布了人工智能相关的规范和举措。
一、抖音发布《抖音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》该行业倡议其中的第九条至第十一条,提到了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以及将对虚拟人提供注册能力,并且会开放用户反馈渠道。
9. 平台将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能力,帮助创作者打标,方便用户区分。10. 平台将提供虚拟人的注册能力,并对已注册的虚拟人形象进行保护。11. 平台将提供用户反馈渠道,方便用户反馈违规生成内容。相关文章:《抖音新规落地!虚拟主播终于“合法”,但必须自曝身份、真人驱动》 二、小红书在笔记中添加AI创作标识 在4月底,有部分小红书用户发现,平台开始标记AI生成的内容,并请用户注意甄别真实度。
图源:网络
三、谷歌在2023开发者大会宣布为AI生成图片打水印
谷歌在最近召开的2023年开发者大会上宣布,将确保公司的每一张AI生成图片都内嵌水印,该水印虽然无法以肉眼识别,但谷歌搜索引擎等软件可读取并以标签显示出来,以提示用户该图片由AI生成。在未来的几个月内,这项功能将上线。
此外,我国在2021年就发布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》,其中涉及战略规划、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实施,资源配置以及监督审查等。并且在今年3月,网信办发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,对生成式AI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进行了规范,还包括用户权益保护、信息安全保障、技术安全保障等方面。
放眼海外,意大利**在今年3月对ChatGPT实施了临时禁令,理由是担心它违反了欧盟的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。5月16日,OpenAI的CEO Sam Altman也在美国参议院就AI技术的潜在危险作证,并且督促立法者对开发GPT-4等先进AI系统的组织实施许可要求和其他法规。
OpenAI CEO亮相美国国会山,呼吁监管AI
图源:网络
可以看到,目前这些侵害更多还是在信息领域。一方面从物料来看,是相对无主的公共信息,原本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东西,虽然有大量的虚假和臆测,但无非也就是从这个街头传到那个巷口,但就像社交媒体能把信息流放大,恶人们也可以用AI把浊流放大;另一方面从受害者来说,则大多是有口难辨的普通人,发声明也没人看,更很难去发律师函了。尽管法律法规以及平台都在跟进对AI技术的监管,但普通人的维权成本还是很高。
问题回到恶人,当他们藏身于网络背后,管住他们手里的刀成为一个必须去做的事。
上一篇:一男子声称已经用AI写了近100本书 最快3小时写一本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网发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