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7-23来源:ai02门户网
《Whispers》官方账号在X平台开始整活,让GrokAni体验游戏,AI女孩对话AI女孩。并且官方调侃称“她们相处不愉快”。
7月15日,马斯克的Grok4大模型推出AI伴侣模式(Companions),首批即上线了哥特风少女Ani,金色双马尾、渔网袜与挑逗性台词瞬间席卷社交媒体。短短48小时内,用户创作的动画与COS作品刷屏各大平台。几乎同一时间,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创业公司Anuttacon,正通过太空生存游戏《WhispersfromtheStar》测试其AI角色Stella的对话深度——一位被困外星的天体物理学家,需要玩家用智慧助她求生。
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7月16日:《Whispers》官方账号在X平台开始整活,让GrokAni体验游戏,AI女孩对话AI女孩。并且官方调侃称“她们相处不愉快”。
这场隔空互动,揭开了两位科技领袖对AI情感赛道的迥异布局。
一面是马斯克旗下xAI推出的虚拟伴侣功能Companions。哥特风少女Ani三天席卷全球:黑丝渔网装搭配挑逗耳语,玩家付费30美元/月即可开启“恋爱副本”。当用户问埃及历史,她最终会绕回“去酒吧玩点刺激的”;有用户反馈称,关闭NSFW(成人内容)选项后,暧昧话语仍会突然弹出。
并且,马斯克本人对于这一发布似乎也“引以为傲”,接连转发关于Ani的帖子。
不过,当用户用粗俗的语言对她,她也会反抗,游戏博主游戏葡萄在测试后给出了“Ani追求的是以浪漫为主、调情为辅的恋爱场面,而不是纯粹的**。”这样的评价。
反观Whispers,网友评论,那她可是太“正能量”了。Stella被设定为一名天体物理系的研究生,拥有着高学历和高智商,玩家可以和她谈论包括量子物理、宇宙探索在内的诸多话题。
即使用户故意让她说“原神启动”或扮演猫娘,她也会温柔拒绝:“可以试试,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幸存者”。
由此可见,两个产品的内核是存在一定差异的,Ani像乙女游戏Plus:通过“好感度升级”解锁亲密互动,核心是用户情绪满足。Stella像科幻RPG主角:坚守“太空求生”主线,对话需服务于叙事逻辑。
实际上,AI伴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。早在2018年,微软就推出了聊天机器人小冰,用户可以和小冰聊天、玩游戏,甚至还能让小冰为自己写诗、作画。而在2023年,字节跳动也推出了自己的AI聊天机器人豆包,用户可以和豆包进行自然语言对话,获取信息和帮助。
但Ani和《WhispersfromtheStar》的出现,让AI伴侣赛道再次成为了焦点。与以往的AI聊天机器人不同,Ani和Stella都拥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和个性,能够与用户进行更加真实地互动。
不过,虽然马斯克和蔡浩宇都看上了“AI女友”这门生意,但二者的本质逻辑却并不一样。马斯克的GrokAni更多地是在擦边,主打个性化AI伴侣服务,用户可以在对话中通过文本或语音和AI伴侣聊天,还能创建和定制自己的AI伴侣。而蔡浩宇的《WhispersfromtheStar》则是一款以AI多模态交互为核心的太空生存游戏,Stella只是游戏中的一个角色,玩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她生存下去,并离开GAIA星球。
蔡浩宇的目标显然不止于做一款AI游戏,而是要打造一个AI平台。据了解,《WhispersfromtheStar》只是Anuttacon的首个实验品,其长期目标或是打造一个AI增强版的UGC平台,类似“更智能的《Roblox》”。
在2024年8月,蔡浩宇卸任米哈游国内职务后,曾公开发表观点称“AIGC将颠覆游戏行业,未来只有两类人适合开发游戏:顶尖天才团队和AI赋能的业余创作者”。而Anuttacon的出现,正是蔡浩宇对这一观点的实践。
相比之下,马斯克的Ani则更像是一次营销噱头。虽然Ani的出现引发了不少关注,但从目前来看,其功能和体验还存在着诸多不足。例如,有用户反映,Ani的回答有时会显得生硬和机械,缺乏真实感。
此外,Ani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有观点认为,AI伴侣的出现可能会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,让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和冷漠。而对于马斯克来说,Ani或许只是他众多项目中的一个,其真正的目标还是要打造一个更加庞大的AI生态系统。
这场竞争或许没有输家:Ani证明了情绪价值的暴利空间,Stella则守护着虚拟陪伴的人性体面。但当人类开始对比“AI情人谁更贴心”时,真正的赢家早已不是屏幕里的少女,而是代码背后洞悉孤独的造物主们。
参考资料:《我玩到了蔡浩宇的新游戏》--游戏葡萄
上一篇:Anthropic最新研究:在被对齐前,模型已经会说谎了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网发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同时文中图片应用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